欢迎光临潍坊市坊子区图书馆官网!

杞国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1-08-11 18:48:25 浏览量:

       项目总体概况

杞国的故事主要流传于潍坊市的坊子、安丘、昌乐、昌邑等汶、潍两河流域及周边地区,以杞国最后都邑杞城所在地——坊子区黄旗堡街道为流传中心,向周围辐射数百公里。

杞国的故事是围绕着古杞国发生的事,经过人们的思想加工而形成的,这些故事最早源于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距今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这些优美动听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

杞国的故事,主要包括人物类、风物类、神奇灵异类、道德伦理类、历史类等有杞人忧天传说、九女冢的传说、梳妆楼的传说、古槐树传说、将军埠传说、石佛寺传说、爬王坟传说、杞梁的传说、雹子不打杞王城的传说等。有的虽简明短小,但寓意深刻,其中不乏颇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好故事。

杞国的故事是杞人对生产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的事件,在他们的头脑中经过深加工、精加工而形成的。其特征有:短小精悍,充满哲理;丰富了“杞文化”的内涵;区域文化特征鲜明,民众认同感强烈;倡树朴实民风,追求社会公平;忧患意识,包含着较强烈的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生动的故事情节,真挚的报国情怀,美好的价值取向,鲜明的地域特征构成了杞国故事独有的风格,作为杞文化的一部分,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提供了重要内容。杞国的故事对群众勤劳朴实性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对于促进社会平安和当地良好民风的形成有决定性作用,这样的民风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有重要意义。

千百年来,虽典籍充栋,但杞国的故事鲜有记载,只凭当地群众口口相传,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剧和现代媒体的发展,杞国的故事存在的空间越来越狭窄,民间传承后继乏人,一些故事、传说已经失传,还有一些濒临失传,一些与之相关的器具正在流失,使一些故事传说失去了寄托。为改变这一状况,使这些优美动听的故事传说能得到长期有效地保护,当地政府在组织人员搜集整理,建立杞国故事挡案,做了一些工作,但这对杞国传说故事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有必要引起全社会尤其是上级人民政府的高度关注。

基本内容

潍坊市坊子区黄旗堡街道杞城在夏商时期是淳于国都邑,春秋时为杞国之都邑。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千百年来在以黄旗堡街道为中心的汶、潍两河流域,流传着有关古杞国的大量故事,这些故事以春秋战国时期古杞国历史为源头,经过当地百姓口口相传,逐步形成了当地浓郁的杞国文化特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古杞国的传说故事很多,像杞人忧天、雹子不打杞王城、杞梁战莒国、孟姜女哭杞城等不一而足。生动的故事情节,真挚的报国情怀,美好的价值取向,鲜明的地域特征,短小精悍,充满哲理的讲述风格,构成了杞国故事独有的风采与魅力。

杞国的故事千百年来靠当地百姓口口相传,近几年通过传承人记录、整理,已经形成文字,由媒体、网络传播。

分布区域

杞国,虽然在西周初封时因其是先王大禹后裔,被敬封为“三恪”,政治地位较高,但因其自身发展后劲不足,常受到周边新兴大国郑国、宋国侵袭,到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沦落为一个“无事忧天倾”的小诸侯国,在弱肉强食的战乱年代为生存被迫多有迁徙,因此其故事在初封国地——河南杞县已经鲜有流传,大量故事、传说主要流传于潍坊市的坊子、安丘、昌乐、昌邑等汶、潍两河流域及周边地区,以杞国最后都邑杞城所在地——潍坊市坊子区黄旗堡街道为流传中心,向周围辐射数百公里。

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

杞国的故事以杞国最后都邑杞城所在地——坊子区黄旗堡街道为发源中心。

黄旗堡街道位于汶、潍两河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境内共有5条河流,其中潍河、汶河是两大主要水系,境内另有龙江河、石桥河、乙甲河等几条季节性河流。这对于以步兵、骑兵和战车作战的古时候军队来说,可谓易守难攻。黄旗堡的天然屏障,独特的地理环境,对于古杞国能够在战乱的春秋时代长期生存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

黄旗堡街道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区半湿润气候, 具有明显的四季变化和季风气候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3℃,降水量600mm,无霜期190天左右。适宜多种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种植,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蔬菜供给基地。从整个地理环境来看,以黄旗堡街道为中心的古杞国是一个典型的世外桃园和天府之国。

黄旗堡街道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杞国古城遗址是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旗堡街道交通发达,胶济铁路和潍胶路、下小公路从境内通过。

历史渊源

杞国的故事是围绕古杞国发生的事,经过人们的思想加工而形成的系列故事传说。这些故事多见之于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距今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当地广为流传。

杞城村历史悠久,在东周时期曾作为古杞国都城长达262年,文化遗存极为丰富,先后出土了青铜器、陶器、石钺等重要文物,是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200多年里,生活在这儿的杞人不仅传承了夏礼,而且创造并留下了大量的故事、传说。但是,由于杞国国小民弱,虽然掌管夏族祭祀,但在春秋那战火纷飞的日子里,史书留下的记载并不多,只有一麟半爪的记载分散在史书中,《史记》中虽有“陈杞世家”,但对杞国的描述只有270余字,且特别说“杞小微,其事不足称述。”与此相对应,杞国的故事、传说千百年来一直在当地广为流传。清末民初,更是有民间艺人把编成说词到各地演唱,籍以为生。王洪富自幼跟随民间艺人学习杞国故事,深得其精髓,但那时文化落后,没有形成文字,只凭口口相传。后把故事传说传于王恩玉,由于时代关系,王恩玉回村参加集体劳动,故事传承几近断绝。改革开放后,文化繁荣,但王恩玉年事已高,只得将故事传承与侄儿王明志,王明志发挥文化优势,通过著书立说、网络传播、非遗进校园等形式广泛传承,让几近断绝的杞国故事得以发扬光大。

杞国的故事传承日久,对于研究古杞国的历史风情、传统民俗和潍河两岸丰富的传说、民俗等具有深远的意义和科学的依据。

主要传承人、传承群体

杞国的故事在潍坊地区多有流传,历史上各地传承者较多,但大多传承者都对故事掌握的不够全,随着现代通讯、娱乐工具的发展,杞国故事传说传承者越来越少。目前,杞国故事传说主要有两种传承方式:一是家庭谱系传承,二是社会群体传承。

家庭谱系传承主要以杞城一带为主。现在最著名的杞国故事传承者为王明志先生,王明志先生出生在杞国的故事讲述世家,他继承了祖辈流传的讲述风格。王明志受传于其伯父、已故民间故事传承人王恩玉先生、刘香桂女士;王恩玉先生则受传于其父王洪福,王洪福也是受传于其家族父辈,另外,王明志的子侄王德军、王德亮对杞国的故事非常感兴趣,热心民俗文化的整理和传播,利用业余时间搜集整理当地有关杞国的故事、传说80多条。并积极推动地方政府投资120多万元对杞隐公陵、皇城顶、九女冢、杞城城墙等古杞国遗址进行了封土复原、树碑等保护措施,主持建起了杞国历史文化展厅,制作了杞国古城沙盘。他以传承保护杞国故事、传说为己任,潜心研究杞国历史,挖掘古杞文化,编辑出版了《潍坊人文自然遗产·杞文化专刊》和《杞都史话》、《杞国文化志》,其收集整理的民间故事集《杞都民间故事》也已进入编纂阶段。王明志同志是潍坊市政协特邀政协文史委员、潍坊市级十佳非遗传承人。

上溯三代传承谱系如下:

祖父王洪福 →王恩玉、刘香桂→ 王明志→王德军、     

(第一代) (第二代)(第三代)  (第四代)                

         王德亮→王玉尘、王玉林等

(第五代)

主要特征

杞国的故事是杞人对生产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的事件,在他们的头脑中经过深加工、精加工而形成的。其特征有:

一、短小精悍,充满哲理。杞国的故事包含很多著名的历史典故,如 “杞人忧天”,这些历史典故推动了汉语的发展,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是劳动人民对我国文化宝库的重要贡献。

二、丰富了“杞文化”的内涵。流传于民间的有关杞国的故事,对于了解和窥探古杞国的历史和文化是不可多得的重要素材,是历史留给我们的重要精神财富,是劳动人民的一大创举,是我国文化遗产宝藏的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思想意义积极向上。杞国的故事多是与本地风土人情有关的的故事,具有振奋精神、积极向上的意义,也使美丽富饶的杞国大地,增添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令人思慕向往。

四、区域文化特征鲜明,民众认同感强烈。杞国的故事讲述的都是发生在本地的故事,与当地人、当地风物密切相关,文化特征明显,民众的认同感强。

重要价值

一、忧国爱民,报国情怀。向人们传承了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作为对杞国故事“杞人忧天”的深层次理解。这是爱国爱民的情操体现,是古杞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思想财富。

二、“杞文化”的有益补充。保留了东夷文化的“仁”、“德”等特征,是研究杞国文化、东夷文化的重要依据,在民俗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强化伦理道德取向,促进精神追求。启迪、教育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做正直、善良、勇敢、爱国爱民的人,对于加强传统教育,促进精神追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警示作用。涉及诚信、因果、做事等多个方面的警示,这些警示作用对良好风气的形成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五、促进了良好民风的形成。对于当地群众勤劳朴实性格的形成起着早期引导性和奠基性的作用,对于促进社会平安和当地良好民风的形成有决定性作用,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

六、增强了民众的文化认同。具有较强的文化区域特征,是当地的一张具有代表性名片。

存续状况

1、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剧和现代媒体的发展,杞国的民间故事存在的空间越来越狭窄,民间传承后继乏人,一些故事、传说已经失传,还有一些濒临失传,加强保护刻不容缓。

2、一些与之相关的器具正在流失,石佛寺、黄龙寺、梳妆楼等传承主体已经在“破四旧、立四新”时毁坏。而杞城城墙也在上世纪80年代被整平,仅残余百余米,使一些故事传说失去了寄托,失传速度进一步加快。

3、关于杞国传说故事的记载较少,千百年来一直是当地人们一代代口耳相传。史书的记载各有其说、考证不一,为杞国故事的考证增加了难度,为使这些优美动听的故事传说能得到长期有效地保护,现急需建立杞国故事挡案,对民间杞国传说故事加以记录和整理。

4、由于当地政府缺乏足够的资金,对有关佐证杞国传说故事的出土文物、文献保护不力,致使有关文物、文献流失和损毁。仅靠部分杞国传说故事爱好者传承保护,对杞国传说故事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有必要引起全社会尤其是上级人民政府的高度关注。

相关实物及文化场所

杞国的故事传说,大多与当地的地名、风物有关。

1、九女冢、皇城顶、古城墙、隐公陵等与杞国的故事相关的遗迹得到保护;石佛寺已毁于“破四旧”运动。石佛寺中的“八角槽”现存民间,部分铁角铃先收藏于杞文化展馆。

2、在东门口建起了杞国历史文化展馆,征集相关文物130余件。以东门口村为依托,建成了包括仿古城门、文化长廊、“杞人忧天”成语文化公园等景点的古文化村,并被潍坊市命名为“A级乡村旅游景点”。

3、清初张贞所著《杞纪》共二十二卷,围绕着“杞”进行各方面的考证,以方志体裁,叙述了杞国地理、山川、世系、沿革、年表、人物等。

4、先后出版了《杞都史话》、《潍坊人文自然遗产》杞文化专刊、《杞国文化志》等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建有潍坊市级标准的杞国的故事传习所,与杞城小学、城里小学等经常组织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

    保护单位保护能力情况

黄旗堡街道建有条件较好、设备完善的非遗传习所,由潍坊市级非遗项目“杞国的故事”代表性传承人,街道文化站长王明志负责,做好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传习所成立以来,积极深入挖掘整理项目,做好项目的文字、音像记录工作,档案整理有序。同时,定期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传承工作,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与传习活动的要求,保证了项目的传承、发展。

王明志1964年出生,30年前拜当地最优秀的杞国故事传承人王恩玉、刘香桂为师,收集整理杞国故事与传说,经过多年的努力,整理出与杞国有关的传说、故事100多篇,出版了《杞都史话》、《杞国文化志》等多部专著,编写了《杞国春秋》,并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作用,宣传杞国故事,整理的杞国故事有40多篇在《潍坊日报》、潍坊电视台《30故事会》发表;开展了送传说、故事书籍下村进校园活动,使杞国的传说故事在青少年中扎根。为杞国故事的传承奔走呼号,促成黄旗堡街道投资800多万元修缮了杞隐公陵、皇城顶、九女冢等杞国遗址,新建了杞国历史文化展览馆,杞文化长廊、仿古城门等,为杞国故事传说的传承提供了丰富的物证。通过将古老的民间传说融入现代元素,使古老的传说获得了新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迅速、持久传承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王明志同志被评为潍坊市十佳非遗传承人。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与取得的保护成效

2011年非遗项目“杞国的故事”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以来,为加强和促进该遗产项目的保护传承,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搜集整理相关故事、传说。组成由代表性传承人为主的专班,深入村庄、单位挖掘整理,整理出民间故事100多篇,现已整编为《杞国的故事》专辑;二是深入研究,挖掘历史:编撰出版了《杞国文化志》、《杞都史话》、《杞文化专刊》等一系列有关杞国历史文化的专著,在各地报刊发表相关文章、专访40多篇次;三是对原有杞国历史文化遗址进行修复保护。对杞隐公陵等四处杞国历史遗迹进行了复原、立碑及专人巡查等方面保护。四是新建了仿古城门、杞文化展馆、500米杞文化长廊、杞人忧天等相关景点;五是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与传习活动的要求,保证了项目的传承、发展。

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明志热爱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一方面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开展非遗宣传,一方面创办微信公众号“杞都事儿”对非遗项目内容进行宣传,增加了群众对非遗项目的认知、认同度。多次参加市、区组织的非遗培训,较好的掌握了相关非遗保护技能,带起了王德亮、任蕾蕾等10名传承人,壮大了传承人群体,促进了项目保护。同时积极撰写相关文章、书籍,扩大非遗传承,先后完成了《杞国文化志》、《杞国春秋》等典籍的编写工作,变千百年来的口口相传为典籍、网络传播,为项目的传承发展打下了好的基础。

五年保护计划主要内容

根据非遗项目《杞国的故事》的存续现状,今后五年重点做好如下五个方面的保护工作:

一是成立杞文化研究学会,召开全国范围的研讨会。通过学会,集全社会之智力、人力、财力,挖掘和整理古杞国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杞国的故事”这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建立完整的杞国的故事档案。进一步收集整理杞国的故事传说,收集并保存相关的文物和实物资料,建立杞国的故事档案室。

二是撰写文稿,多种形式做好项目记录、宣传。在前期已经出版《杞国文化志》、《杞都史话》等的基础上,力争五年内完成民间故事集《杞国的故事》、杞国历史演义《杞国春秋》的出版工作;在已发表以传统杞国故事为原型的中篇小说“九女遗恨”的基础上,完成另外两篇“定都杞城”、“杞国灰飞”中篇小说的创作,然后结集出版。

三是定期举办杞文化节。

四是深挖杞国的故事文化资源,促进特色品牌文化逐步升值。完善杞文化展馆功能,提升东门口古村落档次,力争在2020年内升级为2A级旅游景点村,让传统的杞国故事有景有物有内容,可听可看可参观;开展以杞国历史文化为主题的乡村休闲旅游,创建面积100亩的以成语“杞人忧天”为主题的成语文化体验园。

五是做好传帮带,培养更多的杞国故事传承人。保护好传承人,发挥其传帮带作用,定期组织年青一代主动请教老艺人,解疑释惑,交流提高,真正使《杞国的故事》一代一代传下去。

保障措施

一、成立区、街道两级杞文化研究保护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有关保护政策和保护计划,上下联动、多方支持,形成合力,从领导、制度上有所保证。

二、区、街道两级每年拨出专款不少于50万元,用于杞国的故事的保护开发,并聘请专人巡逻,保护现有杞国古城遗址。

三、建成杞国的故事档案馆。继续搜集民间流传的杞国故事、佐证文物,以文字、图片、录音录像及实物记录下来,加大杞国的故事传说保护力度。

四、建立保护机制。落实责任,安排专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