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潍坊市坊子区图书馆官网!

益梅剪纸

发布时间:2019-08-11 17:45:06 浏览量:

项目简介:坊子刘氏就在原坊子镇发源,覆盖周围的乡村如原埠头镇、荆山洼镇等。现在刘氏剪纸又在凤凰街道进行教授、研究和传承。原坊子镇原坊子区的中心位置,位于世界风筝都--潍坊市区的南部,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是1983年底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县级区,属国家对外经济开放区。因为有这些人员的流动,带动了当时坊子镇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给当时的剪纸艺人带了商机。妇女们在劳动之余,利用闲暇时间在炕头上、油灯下描着鞋样、剪着窗花装饰着自己的家。农村妇女没有多少文化,他们的作品简单、质朴,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回娘家》、《肥猪拱门》、《喜鹊登梅》、《松鹤延年》、《福禄寿喜》;这些作品不仅在过节时家家户户把家装饰一新,表达了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涌现了一大批以刘氏剪纸为代表的剪纸爱好者,所有这一切,都为放自己剪纸艺术的产生发展、传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人文环境。

坊子剪纸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环境如门栈、窗花、柜花、喜花、顶棚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通过象征、寓意、夸张等表现手法,表达了劳动人民祈盼幸福、吉祥、美好的生活愿望,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坊子剪纸不仅是节日的点缀,它还充分反映了百姓的生活内涵,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同时又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坊子剪纸源于民间,源于作者对生活和身边透彻的观察,重在传达某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坊子剪纸在内容、题材、形式上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所表现的题材和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信仰一脉相承,具有较强的传承价值。坊子剪纸不仅是一种以民俗生活为基础而生存和发展的艺术形式,也是坊子民族文化的载体。坊子剪纸不仅深刻放映了人们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也为坊子的民俗研究、民间文学研究和利时、戏剧、美术的研究提供直观的实物证据,并为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可靠的资料。

2010年9月到2017年7月,坊子刘氏以刘益梅为代表,剪纸学习方式以社团学习方式为主,现在,在坊子新区的实验小学、龙泉小学、沟西小学、凤凰小学等学校都有开设,每周有1小时的活动时间,通过社团的学习,引导孩子了解中国剪纸和坊子刘氏剪纸的历史;认识简单的剪纸语言符号,知道怎样用刻刀让线条流畅,怎样用刀能让拐角干净、整齐,毛刺细腻、锋利。对剪刀的使用比较少,学生独立创作的能力几乎没有。为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剪纸的热情,培养孩子们创新意识,从2018年9月开始,学校研究决定,把剪纸作为凤凰小学的校本课程,与美术课相结合,在全校铺开。这样采取全员参与学习和社团学习并进的方式共同进行,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剪纸和热爱剪纸。

通过这几年的不懈的努力,凤凰小学的剪纸社团受到家长的支持和学生的喜爱。通过学习剪纸,既学习了传统文化知识,又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创新、审美能力,使孩子逐步养成了细心、注意观察的好习惯,得到了广大家长的认可。其中,2018年10月师生共同参加大美蓉城全国剪纸大赛,刘益梅(教师)、于欣彤和宿晓慧(六年级学生)获奖。社团多名学生作品在《山东青年报》、《访华》等刊物中刊登。

 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坊子刘氏就在原坊子镇发源,覆盖周围的乡村如原埠头镇、荆山洼镇等。现在刘氏剪纸又在凤凰街道进行教授、研究和传承。

 原坊子镇原坊子区的中心位置,位于世界风筝都--潍坊市区的南部,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是1983年底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县级区,属国家对外经济开放区。坊子在历史上就是山东半岛的一个重镇。该区境内地下矿藏品种较多,主要有煤炭、膨润土、粘土、亚粘土、紫砂石、沸石、珍珠岩、石灰岩、矿泉水等20余种,且储量较大。膨润土储量居全国第二,矿泉水、沸石储量居全省首位,且品质优良,有较高的开采价值。十九世纪末,德日英美等八个国家先后在这里设领事馆、开煤矿、修铁路、辟商埠、建教堂、办公司、开洋行,久负盛名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就从此地起家。

 因为有这些人员的流动,带动了当时坊子镇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给当时的剪纸艺人带了商机。过节时家家户户都购买剪纸进行装饰,也促使当时有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剪纸学习。促进了剪纸的发展与传承。

 虽然坊子人民经历过血雨腥风的年代,但是,他们依然坚强,依然坚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勤劳的妇女们每天从地里劳作归来,在灯下描鞋垫花样、剪过门钱等补贴家用。

所有这一切,都为放自己剪纸艺术的产生发展、传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人文环境。

分布区域坊子区内各街办分布不均,其中以坊城街办、工业发展区、凤凰街办为主。

历史渊源剪纸艺术是长期的一辈辈劳额动妇女们传承的智慧和技艺的高度结晶和典型化的表现。传说,刘彻的爱妃死后,非常悲伤,被招来少翁学士就用纸剪了一个爱妃李夫人的影像,也夜里 在方帐中点亮灯烛,映出她的影子。汉武帝看到这不能近身的李夫人“影子”反倒瑜伽思念,夜不能寐,食不甘味,有人说这“影子”可能就是剪纸的起源。

以广大劳动妇女为主体创造的坊子剪纸艺术,是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中群众性最广泛、地域性最鲜明。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源远流长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态。从一些考古遗存发现,剪纸艺术在北朝(386-581)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至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当时的剪纸技艺已经相当精熟。隋唐以后,剪纸艺术日趋繁荣。唐代还出现了专门描述剪纸的诗句。《采胜》诗写到:"剪采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描绘出了唐代佳人剪纸的优美动作和剪出的花鸟草虫的美丽效果。到了宋朝,开始出现了剪纸行业和剪纸名家。到了宋代,剪纸开始普及;明清时代,是剪纸的高峰期。坊子剪纸艺术不仅过节时家家户户的装饰品,同时,也是在后期的存在方式是以祭祀时拃的纸人、纸马、花圈等祭祀用品,以表达人们对逝者的恭敬和哀思。

坊子民间剪纸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里慢慢走来。尤其是到了冬天,农村妇女靠一把剪刀、一张纸,甚至靠树皮、粗糙的毛边纸,通过母教女,婆传媳,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抹。其不同形式可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一天天、一年年、一代代因袭和家传着他们的剪纸的艺术。由于剪纸的工具材料简便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着其它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遍及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及赞美。

基本内容工具材料

 剪纸的工具和材料都比较简单,一般使用剪刀、刻刀和红纸(万年红、万年黑、红宣纸和大红纸等)、订书机、图样或设计图稿等。

设计的《吉祥福禄》图稿为例

1.png

)设计构思

   “福”、“禄” 是人们对生活的目标和追求。人们一般多用福字或蝙蝠和葫芦或梅花鹿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设计这个图样时,我们日常可见葫芦和蝙蝠,再就是用花和叶让设计稿看起来更加赏心悦目。 

二)绘画构图

      在绘画这副图样,我首先画了一个简单的葫芦,并在葫芦的图上,我画了几个简单的剪纸语言符号,有水滴纹、月牙纹。我又在葫芦的中间环节画上了蝙蝠。又在葫芦上画了花,在底部画上了叶子做装饰。感觉有些不够。我又在葫芦上方画上了,葫芦蔓和叶子。因为是做阳剪,所以做线线相连。又做了一番修改。

画图样

2.png

3.png

4.png

)定稿、装订红纸

      为了能更好的确定自己的底稿,我用红笔把底稿中要剪掉的部分划线,把底稿进行整理。然后准备了红纸,把底稿和纸使用订书机定在了一起。

)刻纸

      这次主要是用剪刀进行剪纸。我按照由里到外,由小到大进行剪纸。因为是对折剪纸,葫芦顶部的蔓子右面也有,所以把右面的蔓子减掉。这样剪纸就完成了。

)装裱

最后是用胶棒在白纸上进行装裱,这样便于剪纸的保存。

这样一幅剪纸就算完成了。

6.png 

 现在再以这幅剪纸为例,来说说我的构思过程。这幅剪纸是我在为“沂蒙情”全国剪纸展,设计了一副长120厘米宽80 厘米《军民鱼水情共筑强国梦》的剪纸。在设计这幅剪纸时,我首先确定这幅剪纸的主题,为红色主题,为了达到我的主题,我希望在这副剪纸中,希望达到两种表达(一)军民共建之情(二)飞速发展的美丽的新中国。为达到我要表现的主题,在作品中,用军旗和党旗代表中国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用一副农民妇人代表当时积极支持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拥军模范。为了表现飞速发展新中国,我用了高铁图片代表。然后,我画了大山和白云表现美丽的中国。然后,其他地方又做了一些装饰。然后我用了五个晚上的时间来剪刻这幅作品。 

主要特征中国剪纸分为北方剪纸和南方剪纸两大流派,北方剪纸粗狂豪放,南方剪纸精巧细腻。其中坊子剪纸继承北方剪纸的的特点,是北方剪纸的又一个代表。坊子剪纸在涵盖北方剪纸的特点外,还呈现出“粗中有细,刚中有柔”的趋向。坊子剪纸内容丰富、装饰趣味浓厚,它构思精巧,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既忠实于自然,又不拘泥于自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重要价值历史价值:坊子剪纸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环境如门栈、窗花、柜花、喜花、顶棚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通过象征、寓意、夸张等表现手法,表达了劳动人民祈盼幸福、吉祥、美好的生活愿望,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文化价值:坊子剪纸不仅是节日的点缀,它还充分反映了百姓的生活内涵,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同时又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

传承价值:坊子剪纸源于民间,源于作者对生活和身边透彻的观察,重在传达某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坊子剪纸在内容、题材、形式上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所表现的题材和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信仰一脉相承,具有较强的传承价值。

存续状况2010年9月到2017年7月,剪纸的学习方式是以社团的方式为主,每周三有1小时的社团活动时间,学生由最初的16人,后来逐渐发展到26人。虽然,现在在各实验、龙泉、沟西等学校开展但是还是局部的人数太少。社团学习以认识简单的剪纸语言,对剪纸的历史、民俗文化了解不多,大部分学生能剪一个简单的剪纸图案。现在凤凰小学把剪纸作为校本课程,也是刚刚开始阶段,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不够。

相关制品及其作品:坊子剪纸所用的主要器具是剪刀(或刻刀)、纸等。主要代表作品有:《喜鹊报春》、《五福临门》、《十二生肖》、外跟多的是《抓吉娃娃》、《蛇盘兔》、《麒麟送子》、《团花》、《蝴蝶》、《龙凤呈祥》、《柿柿如意》、《军民鱼水情 共筑强国梦》、《鸳鸯戏水》等不胜枚举。其中,《柿柿如意》发表在中华剪纸特刊(2018年第5期)——大美荣成全国剪纸艺术展;《军民鱼水情 共筑强国梦》发表在2018年沂蒙情全国剪纸作品集中。

传承谱系:第一代传承人:刘氏(太奶奶生卒年月不详)当时,剪纸主要作用是过节时作为装饰家里物品,送亲友表达自己对亲友的节日祝福。当时剪纸技艺的传授主要是采用口传心授的方式 。主要作品有:《老虎》《喜鹊报春》、《五福临门》、《十二生肖》等。

第二代传承人:刘氏(生于1896年——卒于1950年老奶奶)因生活所迫,剪纸除了过节时作为装饰家里物品,有更多的剪纸作品作为商品,到集市进行交易,以补贴家用。主要作品除《老虎》《喜鹊报春》、《五福临门》、《十二生肖》、外跟多的是《抓吉娃娃》、《蛇盘兔》、《麒麟送子》、《团花》、《蝴蝶》、《龙凤呈祥》等。

第三代传承人:宋氏(生于1930年——卒于1975年老奶奶)身体体弱多病,家里子女多,家庭生活困难,剪纸除了过节时作为装饰家里物品,有更多的剪纸作品作为商品,到集市进行交易,以补贴家用。其作品主要是以传承老辈的作品为主,其中创作的团花剪纸较多,线条更加细腻。

第四代传承人:刘明梅(生于1968年)是针织厂女工。利用生活闲暇时间进行剪纸创作,剪纸不再是用来补贴家用更多的装饰家庭,送亲朋好友。

第五代传承人:刘益梅(生于1979年)是学校在职美术教师,担当学校剪纸社团教师,并将坊子民间剪纸编辑成特色校本教材。在继承传统剪纸技艺的同时,潜心创作很多作品,如《柿柿如意》、《龙凤呈祥》、《鸳鸯戏水》、《军民鱼水情共筑强国梦》、《团花》等等,并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剪纸大赛并获奖,指导学生完成的剪纸作品多次在《访华》和《山东青年报》上刊登。

主要传承人群体):在学校里,从2010年开始,剪纸的学习方式是以社团的方式为主,参与的学生比较少;从2018年9月开始,采取全员参与学习和社团学习并进的方式共同进行。剪纸社团的开设,受到家长的支持和学生的喜爱。通过学习剪纸,既学习了传统文化知识,又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创新、审美能力,使孩子逐步养成了细心、注意观察的好习惯,得到了广大家长的认可。其中,2018年10月师生共同参加大美蓉城全国剪纸大赛,刘益梅(教师)、于欣彤和宿晓慧(六年级学生)获奖。社团的学生的作品在《山东青年报》、《坊华》等刊物上刊登。 

代表性图片:

7.png

8.png

9.png

10.png